联华证券配资_配资平台知名_配资平台炒股
配资平台知名

你的位置:联华证券配资_配资平台知名_配资平台炒股 > 配资平台知名 > 怎么杠杆炒股 慈禧绞尽脑汁,却一辈子都斗不过慈安,是因为慈安做到了这三点

怎么杠杆炒股 慈禧绞尽脑汁,却一辈子都斗不过慈安,是因为慈安做到了这三点

发布日期:2024-08-03 22:02    点击次数:190

怎么杠杆炒股 慈禧绞尽脑汁,却一辈子都斗不过慈安,是因为慈安做到了这三点

在职博士属于国度方案和国度教育系列。毕业后怎么杠杆炒股,你能够拿到博士学位证书和毕业证书。

光绪七年(1881年)4月8日,李莲英兴冲冲地向慈禧禀报:“老佛爷,好消息,太后在钟粹宫薨逝了。”

慈禧听后,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之情,长舒了一口气,情不自禁地对李莲英说:“好事,好事,我被她约束了这么多年,终于可以睡个安稳觉了。”

李莲英说的这个太后是谁,权倾一时的慈禧为何还要受她约束?

咸丰二年(1852年),到了皇上选秀的季节,宫廷里像是盛大节日,貌美如花的旗人姑娘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,希望在这决定自己命运的时刻,得到皇上青睐。

在众多候选女子中,钮祜禄氏成为幸运儿,被选中入宫,仅仅过了两个月,就被封为贞嫔。又过了一个月,即当年五月,被诏封贵妃。六月初八日,钮祜禄氏一步登天,被立为皇后。

这个皇后,就是慈安。

由嫔到皇后,别人会用几年,而钮祜禄氏只用了40天,晋升速度之快,让人瞠目结舌,打破了清朝后宫嫔妃晋升速度的纪录。

当时跟钮祜禄氏一起参加选秀的,还有一个满族姑娘叶赫那拉·杏贞。她也有幸入选,在1852年入宫,赐号兰贵人。次年,兰贵人被咸丰晋封为懿嫔,四年之后才被晋封懿妃。

晋封的原因,是因为她为皇帝贡献了一个儿子,而且是皇上唯一存活的儿子。母以子贵,叶赫那拉·杏贞才成为贵妃。

如果不是生了皇子,叶赫那拉未必能有此地位。

叶赫那拉,就是慈禧。

而慈安没有为咸丰生下一男半女,却受尽恩宠,让人百思不解。

咸丰为何会对慈安“一见钟情”?

选秀时的咸丰(爱新觉罗·奕詝)皇帝,已经二十一岁,有自己的审美观,有自己的好恶。

咸丰是个苦命的孩子,他10岁时就失去了母爱,从这一点来看,慈安被皇上看中,主要是她的温柔善良,母性气质。

也许有人会说,慈安得宠,是因为娘家钮祜禄氏家族非常厉害。

不错,慈安家族属于长白山钮祜禄氏家族,其祖上额亦都是清朝开国五大臣之一。可是事实上,额亦都及其后人并非铁帽子王,家族子孙在十一世时军功政绩就开始减少。

早在十三世时,钮祜禄家族就已经衰落,子弟多为低品官员。父亲穆扬虽然任广西右江道,官职品级只是正三品,并不算高。因此怎么杠杆炒股说,慈安成为皇后,家族因素是次要的,主要还是她本人得到了皇上的欢心。

如果慈安在后宫,得不到咸丰帝好感,钮祜禄家族就算做再多的努力,也起不到太大作用。

但是慈安如果仅仅是靠温柔善良,也很难受尽恩宠。三个女人一台戏,后宫佳丽三千 ,每天都在上演《宫心计》和《步步惊心》的大戏。

为了受宠而不失宠,嫔妃们每天都在勾心斗角,如果没有智商和情商,不会权谋的话,不要说在众多嫔妃中脱颖而出,即使能站稳脚跟,不给整死就是奇迹了。

说白了,到了后宫之后,你就身不由己,既要算计别人,也要提防别人算计,更要揣摩皇帝的心思。每一步都要谨小慎微,步步为营,还要保持高度的警惕性。不但要独自战胜困难,还要跟志同道合者结盟。

宫斗的技术难度,并不亚于打天下,三十六计必须烂熟于心,灵活运用,不能出任何差错;不然就万劫不复,一败涂地,再也无法翻身,普通女人很难做到这一点。

慈安不但在宫中站稳脚跟,还成功成为后宫之主,这就足以说明这个女人有两下子,不那么简单。

成为六宫之首后,慈安肩上的分量更重了,不光是要维持跟皇帝的亲密关系,不让别人跟自己争宠,夺走自己的男人;还要将后宫事务打理得有条不紊,理顺后宫女人的关系。

概括地说,就是不能让皇帝后院起火,避免让后宫纷争影响到皇上的心情,一旦如此,慈安这个皇后的好日子也就到头了。

当然,对于慈安来说,首要任务还是战胜明里暗里的竞争对手,让她们不能威胁到自己的地位。为此既要不择手段,还不能让外人看出来。

慈安一直没能为皇帝生下一儿半女,这说明她没有生育能力。但是咸丰在15岁时就生了儿子(同治皇帝),此后16年他竟然没有再生儿子。因此,外界推测说,慈安没有生育能力,为了不失宠,暗中动了手脚,才导致其他妃嫔没有生育。

当然,这也只是推测,没有真凭实据,但也从一个侧面证明了宫斗的激烈和复杂程度。

因为咸丰只有一个儿子,事实上慈安最大的竞争对手是慈禧。

慈禧为咸丰帝生下儿子后,母以子贵,地位牢不可破,如日中天,随时有可能取代慈安。

懿贵妃果然不是省油的灯,她凭着迷人的风采倾倒了皇上,还凭着自己的主见和干练取得了皇帝的赏识,有了帮皇上批阅奏章、为军国大事献计献策的机会。

而慈安却沉得住气,稳坐钓鱼船,很少对国家大事发表意见,因为女人干政向来是为大臣所不容的,他们肯定会枪打出头鸟,出面指责,让慈禧倍感压力。

但是慈禧不但没有失宠,反而更受皇帝的信赖。这是因为,国家进入多事之秋,给了慈禧展示才华的机会。

1851年,太平天国运动爆发,1856年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爆发,英法联军在1860年侵占北京。

英法联军来了,咸丰帝只好带着嫔妃逃往热河。

身为一国之君、九五之尊的皇帝何曾受过这样的委屈?本就身体不好的咸丰帝这么一折腾,身体每况愈下,心情也变得烦躁起来。

伴君如伴虎,咸丰帝的暴躁性格让大臣和身边的人都提心吊胆、惶恐不安,在他跟前如履薄冰,生怕惹怒皇帝,掉了脑袋。

唯有慈禧,有这个胆量,敢发表自己的意见。咸丰觉得对方说得在理,就对她刮目相看。如此一来,慈禧更加受宠。

而慈安依旧深藏不露,不对军国大事发表意见,只是无微不至地关心皇上,用柔情蜜语去宽慰他,给他减轻心理负担。

慈安和慈禧分别以不同方式赢得了咸丰的尊重,牢牢地占据了他心中最重要的位置,给了他很大安慰。

尽管如此,咸丰帝还是不堪重负,身心疲惫,在咸丰十一年(1861年)年在承德避暑山庄驾崩,年仅31岁。

弥留之际,咸丰最舍不得的是自己心爱的女人慈禧和慈安。

为了防止她们受气,咸丰拿出两个大印,一个给了自己心爱的皇后慈安,而另一个给了5岁的儿子、未来大清接班人同治帝爱新觉罗·载淳。

赐给皇后的,是一方“御赏”印;赐给小皇帝的印章,是一方"同道堂"印。两枚印章可不是摆设,象征着皇权。凡是皇上的谕旨,必须同时加盖这两枚印章才能生效。

因为皇帝年幼,他的印章由其母慈禧保管。这就是说,慈安和慈禧平起平坐,获得了垂帘听政的权力,即使是咸丰临终时指定的八个顾命大臣,也要受两个女人的约束。

对于慈禧来说,这样的安排是难以接受的:儿子是皇帝,自己是太后,发号施令还要通过慈安,这等于被捆住了手脚。

但是当时以肃顺为首的顾命八大臣飞扬跋扈,慈禧只能和慈安结盟,来制衡他们。因此,在同治帝继位之后,慈安便被尊为东宫皇太后,而生母慈禧则是西宫皇太后。

自古东为尊,这说明慈安在宫中地位首屈一指,不可撼动。

慈安也非常聪明,她知道同治帝是合法的继承人,就选择跟慈禧结盟,跟顾命八大臣划清界限。

如果她跟顾命八大臣站在一起,那会乱上加乱,对大清江山不利。

因为这八大臣资格很老,如果战胜了慈禧,很快就会抛弃慈安。而选择跟小皇帝站在一起,慈禧的权力一天不巩固,一天不会放弃慈安的,小皇帝的权力巩固需要一个漫长过程。

可见,慈安识大体,顾大局,在关键时刻保持清醒头脑,做出了对清廷也是对自己最有利的选择。

由于慈禧和慈安结盟,又有了恭亲王奕䜣的加盟,顾命八大臣很快被打倒,这就是著名的辛酉政变。政变成功后,正像预料的那样,慈禧依旧看重慈安,她的地位没有发生变化。

这是因为慈禧明白,没有慈安的话,这场政变便不可能成功。

这时候的慈安并没有高枕无忧,她明白时间是站在小皇上的那一边,等他翅膀硬了,慈禧就会果断抛弃自己。

古人云:鸟尽弓藏,兔死狗烹;连韩信这样的战将都会被皇帝处死,何况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女人?

慈安要想不被打倒,必须有靠山,让慈禧不敢对她出手。因此顾命八大臣被铲除后,慈安开始未雨绸缪,选择靠山。

这个靠山,就是恭亲王奕䜣。

恭亲王奕䜣是咸丰的弟弟,排行老六,人称“鬼子六”。

他才华横溢,以致道光皇帝选择接班人的时候,在他和老四(咸丰)之间犹豫不决。

第二次鸦片战争时,奕䜣被授命为全权钦差大臣,负责与英、法、俄谈判。咸丰帝去世时,奕訢的亲信文祥是步兵统领,掌握枪杆子。因此发动辛酉政变时,奕訢立下头功,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。

政变成功后,奕訢被授予议政王,在军机处担任领班大臣,成为实力派人物。

从同治元年开始,军机处里原来的顾命大臣穆荫、匡源、杜翰、焦佑瀛等全部被清洗,换成恭亲王的亲信文祥等人,全面控制了中枢机关。加上奕訢又身兼宗人府宗令和总管内务府大臣,从而基本上掌握了内政外交大权。

慈安跟恭亲王结盟了,慈禧即使想动慈安,也不能不有所顾忌。

慈安和恭亲王有没有结盟,从诛杀安德海一事中就可以看出。

安德海是慈禧宠宦,9岁进宫,一直在咸丰帝身边,辛酉政变就是靠他跟恭亲王传话。安德海很受重用,担任了总管大太监。他小人得志,不知道收敛,飞扬跋扈,连恭亲王也不放在眼里。

同治四年(1865)恭亲王被罢去议政王职务,就是安德海的主意。因此,恭亲王对安德海恨之入骨,必欲除之而后快。

但是安德海是慈禧的人,想要除掉他,谈何容易?

同治八年(1869)8月,安德海到江南置办龙衣,他招摇过市,途经山东境内时,被山东巡抚丁宝桢捕获。恭亲王一看机会来了,急忙来找慈安太后。慈安和同治皇帝绕过了慈禧,下令丁宝桢将不可一世的安德海就地正法。

安德海被杀,慈禧心知肚明,就是慈安和恭亲王密谋,又撺掇小皇帝干的好事。当时同治皇帝才13岁,一个孩子家懂什么?归根结底还是慈安和恭亲王的主意。

按照慈禧的为人,不把二人搞倒,难解心头之恨,但是她最终还是选择了咽下这口气。

这说明,面对慈安和恭亲王的势力,慈禧自知无法扳倒他们,不能不有所顾忌。

除此之外,慈安和小皇帝同治的关系也十分融洽,皇帝有了心里话,不找自己的亲生母亲慈禧,也宁愿找她诉说。

再加上慈安办事也确实有一套,赏罚严明,会笼络人心,让大臣心悦诚服;这就奠定了她在朝中的地位,对朝政能产生重大影响。

据史料记载,诛杀临阵脱逃的两江总督何桂清、赐死骄奢贪淫的胜保,赏赐给曾国藩、左宗棠等人爵位,其实都是慈安的安排。

长此以往,慈安也赢得了官员和百姓心目中的口碑,民间就有“东宫偶行一事,天下莫不额手称颂”的赞誉。甚至当初为同治皇帝选皇后的时候,慈禧也不得不尊重慈安的意见,选了阿鲁特氏为皇后。

综上所述,慈安一来顾大局识大体,深有治国之才,口碑极佳;二来有恭亲王这个可靠盟友;三来跟同治皇帝关系融洽。有这三点现实基础的加持,让喜欢独断专行、精通权谋的慈禧甘拜下风,一辈子始终斗不过她。

因此,在慈安去世后,慈禧才如释重负,终于少了一个掣肘,可以一手遮天了。